總體架構
“一張網”:實現森林防火的天、地、人全方位監測網絡;
“一中心”:重點建設數據交換共享標準和監測大數據中心;
“一張圖”:重點建設3D/2D融合的林區一張圖、監測管控和核查管理能力;
“一平臺”:重點建設資源管理、林火紅外監測、智能視頻監控、防火指揮調度、全民保護等應用系統。
規劃場景
面向林業資源:構建“天網”、“地網”、“人網”立體化感知網絡,全覆蓋監測人員、車輛、 林地、動物、環境、生態、災害、案件等信息。
包括無人機監測和雙光譜視頻監控。
通過搭載不同功能的掛載產品,實現不同應用。
無人機拍攝建模,三維模型可全面把控全局資源及快速核查林區面積及周長等數據,加強森林的執法管理;
森林滅火,災害救援方面,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救援的速度;
配合地面監控,形成立體監控網絡,全面視角提升巡檢的效率以及 重點區域的針對性;
克服地理環境的限制,快速抵達火災現場,遠程在線指揮,最大程 度的提升了救援的速度
紅外攝像頭:對林上火災進行監測預警;采用視覺智能識 別技術對煙火現象識別,并可對高溫熱源進行識別。平常 時期,可用于森林防盜。
高清攝像頭:替代人工瞭望,對偷盜進行監測、也可通 過自動巡航對林區進行巡查。
網絡傳輸:選用運營商自主網絡、自建光纜。
供電系統:市電供電、太陽能供電。
可見光通道 – 煙霧檢測 熱成像通道 - 火點檢測
地網監測包括智能語言播報卡口、紅外監測和小氣候生態環境監測。
人車監測:在林區重要區域、重要路口對人 車通行實現全天候24小時監控活動記錄。
照相取證:對通行人、車、動物照相取證。
語音宣傳:對通行人員自動語音廣播宣傳。
傳輸方式:4G網絡傳輸。
供電方式:市電供電、太陽能供電。
查看方式:手機APP、電腦、指揮中心大屏。
紅外探測器:在重點林區部署紅外火災探測器,形成林火監測傳感網絡,用于 監測林下火情,可在15~30秒精準探測到早期林下火情現象。
物聯網關:一個傳感網絡,配置部署1臺物聯網關,可將傳感網自動接入云端平 臺,將火情監測及定位信息上傳至云端平臺,以及分發至巡護人員手機。
火焰識別方式:區別于傳統的煙火識別,通過對火焰燃燒的特定光譜進行識別。
監測距離:監測范圍可達15畝,探測器正前方100米左右。
安裝方式:安裝于樹冠下方,距地4米左右。
供電方式:太陽能自主供電,無需鋪設電源。
通信方式:RF無線自組網,無需鋪設光纖網絡。
對林區的低山區、中山區、高山區進行分區布點監測小氣候環境,主要監測要素
包括:溫度、濕度、光照、紫外、風力、風向、雨量、露點、海拔(氣壓)、PM2.5、 PM10等11要素。
供電:太陽能供電。網絡:NB-IOT、RF自組網、4G、有線網絡等。
作用:
1、對林區提供火險等級預警;
2、在“應急指揮調度”時對火勢蔓延趨勢、撲救進攻方向提供研判依據。
是綜合運用移動通訊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 技術,融合了天網預報信息、人網巡護信息,面向省 市、區縣、鄉鎮級單位提供網絡化、立體化、可視化、智慧化的林業大數據,主要針對森林資源的“三防”監督管理,致力于提高森林巡護人員實時監管、災害事件及時上報、應急事件處置管理的工作效率,實現人工巡護的全員管理、全過程控制和全方位預防,將 傳統人工巡護模式提升到“互聯網+巡護”時代,為林業管理部門提供簡便、高效、先進的科技管理手段和創新管理模式。
具有軌跡記錄、事件上報、一鍵報警、互動交流、巡護任務、離線地圖等功能。
具有森林氣象火險等級、巡護管理、巡護任務派發、植物識別、林業智庫、統計分析、實時視頻等功能。
重點建設數據交換共享標準和監測大數據中心
衛星監測、雷達監測、視頻監控、卡口監測、紅外監測、環境監測、生態監測、人工巡護、公眾上報。
基礎數據、二調資源、空間地理。
資源監督、資源執法、公眾服務。
面向管理:基于3D高清衛星圖對林地、動物、環境、生態、災害、設備、人員、車輛等可視呈現與動態監管。
面向縣級林業部門:提供統一的智慧林業云平臺服務,實施屬地化、分級化、協同化的智慧管理
基于3DGIS引擎結合二維/三維高清衛星地圖、谷歌衛星地圖、天地圖為支撐并疊加各類森林資源,構建“森林資源監管子系統”,分別面向各市、各縣、各鄉鎮、各管護站多級行政單位提供可視化、分級化、協同化 的基礎資源、森林資源、設施設備、物資人員空間地理分布數據,實時接入和動態展示人、車軌跡和實時位置信息,提供分級化的各類基礎圖層、資源圖層、專題圖層的綜合展示和資源監管。
整合接入紅外火災探測器、環境探測器、物聯網網關等野外前端物聯網設備及通信數據,構建“林火紅外監測報警子系統”,面向各縣、各鄉鎮級單位用戶提供可視化、分級化、智能化的早期林火紅外火 災監測報警、生態環境信息展現、物聯網設備監管和業務綜合應用。
針對森林資源“三防”監督管理,提高林 業巡護人員實時監管、災害事件及時上報、 應急事件處置管理的工作效率,接入應用 “林管通”APP手機端軟件系統,面向全 市、縣、鄉鎮級單位及人員提供網格化、 立體化、可視化的森林巡護監管和業務大 數據,為林業管理部門提供“互聯網+巡護”高效管理手段。
基于視頻通訊標準協議,可整合接入廠商(部 分設備需定制接入)集成高清云臺視頻、站點 卡口視頻等,構建“智能化視頻監控子系統”, 面向各市、各縣、各鄉鎮單位提供可視化、分 級化、共享化的視頻監測、控制、聯動、報警 等視頻監控業務服務。
社會公眾通過“生態熱線”微信公眾號當發現身邊的樹木病蟲害、盜砍濫伐、盜捕濫獵、森林火情、侵占林地等生態環境安全事件時,可采用照相、錄像、語音、文字等記錄方式上報事件,移動端自動獲取事發 地點、時間、發送人手機號,直接送達事發地的所屬行政區縣林業主管部門的“智慧林業”云服務平臺上,平臺根據上報生態事件類型,自動分發至指定的管理 機構人員的微信公眾號上,管理者不但可以提供快捷、靈活、有效的事件調閱、鑒定和核實,也可調度平臺在線人員隨時隨地進行現場核查和處置,積極發揮生態保護與資源督查的社會公眾作用。
通過指揮調度系統,實現三維 場景下的“災前、災中、災后” 全過程、全方位一體化動態管 控和智能化“電子沙盤”模擬 防火指揮的“排兵布陣”,對縣及鄉鎮級單位提供火情趨勢標繪、資源檢索分析、氣象信 息接入、撲火最優路徑分析、火勢蔓延模擬、火情動態報告,為管理者指揮調度提供可視化、智能化、智慧化的決策輔助支持。